[text-blocks id=”684″ slug=”above-article”]
殺人的米蟲
2014鄭捷捷運殺人和2016小燈泡砍頭,兩起隨機殺人事件,相同之處是兩位都是失業人士,我也有好幾段失業的經歷 ,令我體會到不工作就是一種罪,那種千夫所指的社會氛圍的恐怖。
「看到沒工作的人真是刺目」「不工作就是米蟲」「沒工作就不值得吃飯」這種話並不陌生。
尤其台灣社會相對單一的價值體系, 個人失業造成直接對家庭的負擔,與家人關係的創傷,令我至今都難以釋懷。
多元的米蟲
荷蘭失業者的標籤更多元,而且這些標籤是經由政府認可(有公信力的標籤),這裡接受很多無法適應職場,並經由診斷的疾病,例如體能容易累,不能負荷過多的工作,交際困難,職業倦怠( burn-out)都是一種認可的疾病。
「因為XX疾病,我領政府的救助金,所以不能工作,也不用工作」是荷蘭社會表面的共識(私下怎麼想不知道);簡言之,長期失業者不用和家人伸手要錢,也無損家裡經濟。雖然私下有不同的觀感,至少有政府做後盾,對個人自尊有一定的維護。
有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是家人無法應付的,這種狀況會安排到特定區域和有類似情況的人靜養,方便社工管理, 這樣家人和失業者雙方都能平靜的過自己的日子,( 話說我為什麼知道?因為我第一年來荷蘭的學生宿舍就是此社區,感覺鄰居們有種不尋常的友善和天真 ,哈哈!)
有公信力的米蟲標籤
長期失業的人有很大一部份可與病人同論 ,荷蘭社會大都是以的同情心來看待。私下荷蘭人也會瞧不起長期不工作,光靠救助金維生的人。既然政府宣判他們不宜工作,個人的評價屬於私領域 。
連失業者都能有尊嚴活著,我實在想不到他們想殺人吃牢飯的動機,無形中也降低社會的犯罪率。
這裡也有很多人抱怨自己辛勤工作繳的稅 ,來養不工作的人實在不公平,但是抱怨的人也可以選擇放棄工作,領取社會救助金,過著不能存錢,不能渡假,不能擁有房產,僅能生存的生活品質。事實上大部分的人都不願意,畢竟大多數人追求的,不是能維生就好。
在個人的生活基本條件都可滿足的前提下, 找到自己的志趣顯得相對重要。
成為米蟲的本錢
賺錢在荷蘭也很重要,不同的是:在不工作也可維生的國家,人民會衝量如果這份工作犧牲我的家庭美滿,個人健康或過多的心力, 他們是有離開和拒絕不平等待遇的本錢。
我了解台灣人對賺錢的重視源自於沒有這種本錢 ,基於求生的本能導致低薪窮忙不敢反抗。 諷刺的是過度重視錢, 加班反而不敢要求加班費。唉! 也不能怪台灣人太重視錢,導致沒有錢的工時也能接受。本質上,還是怕被老闆Fire, 那影響可是和個人身家性命及尊嚴息息相關的!
不分國界,老闆的使命是創造一家獲利的公司 ,而不是保障我們的生命權! 其它的安全網需要靠政府國家來彌補!
能不能補得好,就是社會福利的制度建立及普及的推廣, 凝眾社會共識更重要。台灣能不能接受: 這個世上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工作,我們可以養米蟲直到他們可以自食其力或甚至養一輩子嗎?
米蟲不堪的回憶
回溯2007年,離職的動機是想創作一本繪本, 其它的時間用來練吉它。當時也沒有花到家人的錢, 是啊! 住在家裡就是對家人的負擔,水電不是錢喔? 事實上 ,我工作有收入的時侯, 也沒有付家人一毛錢,但家人還是不諒解我, 我想是我讓他們覺得丟臉的緣固居多吧!
爸爸有一次回家沒來由的摔破了我的馬克杯, 我媽趁我爸離開時求我說:「妳可不可以去找工作?」我阿嬤說: 「妳就是瘦的像鬼一樣,所以老闆才不肯用妳 !」我便哭著離家…我的情況並不是真正的失業, 只是想空出一段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
每次回想, 我都能體會長期失業會想殺人的感覺, 因為不僅外人刻薄, 自家人也不諒解 ,長期生活在這種情形下, 人格能不扭曲嗎? 我也能同理我的家人, 因為是我讓他們丟臉先, 所以他們也要摧毀我的自尊。
自尊被摧毀的人, 是不會在乎自己和別人的生命。
我們都是米蟲
其實我們總有一天, 不論老了病了,都會變成米蟲,在經濟上或至少在精神上成為家庭/社會的負擔,難不成都要自慚形穢到了結自己的生命嗎?
套句日劇「月薪嬌妻」中土屋百合說的話: 「妳現在輕視的將會在未來等著妳。」何必對自已那麼刻薄咧? 蠻偏激的我知道,但我覺得這是台灣目前最需要突破的地方! 否則國家再有錢,但沒有發自內心,或至少在表面上,對他人和自己無條件的尊重,也無法提昇人民生活品質。( 這個世界上是的確是有一些政府超有錢,但人民苦哈哈的國家,真是十萬個為什麼??)
我們能不能接受讓男女老幼都有無條件的尊嚴? 理解工作與不工作都有個自的苦衷; 我們能不能接受當一個人正在迷失中, 毫無動力工作時,還能夠無條件地保證他的生存,而不以產值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
到底,政策只是人民意志的展現,關鍵是:我們願不願意保障:自己與他人皆享有無條件的生存價值呢?
註:本文米蟲的定義: 沒有到公司上班或沒有創業自行接案的人 。
[text-blocks id=”673″ slug=”onder-een-artik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