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Iris Muyu
-
6/28-7/4 荷蘭生活週記
[text-blocks id=”684″ slug=”above-article”] 6/28(一) 整理週記、上傳貼圖、溫習日文,有效率的一天。 6/29(二) 日文課之後,到闊別兩年的日式家庭餐廳,荷蘭本週開放內用,好久沒在爆滿吵雜的環境中用餐,真不習慣。 6/30 (三) 打疫苗的動線很像到機場,第一關確認是否在預約名單中,很像海關確認身份,這時會給一個貼紙,標示疫苗品牌,橘色輝瑞,綠色的是莫德納。 延著顏色指引,進入第二個關卡:繳交表格,確認身體健康情況及藥物過敏歷史,我全部都勾no,其中有一個Yes的話,需打諮詢專線。 第三關進入重頭戲,看那針比想像中的長,護士說:妳看別處好了😅。 (打針中)護士:你還好吧? 我:不好。 護士:快好了,你手臂細會比較痛。 (X,還有第二針。) 最後一關進入等待區,15分鐘。 此時有經歷重重關卡終於登機,每當入座有種鬆口氣的感覺。 見證這麼大的陣仗,行政、醫護、志工、物流、研發⋯每一個環節都縝密計算,多少人的心血及付出,才能打到自己的手臂,而我只需配合,何德何能,只能心懷感恩。 7/1 (四) 下午2點疫苗副作用發作, 頭痛到淩晨2點。 7/2(五) 疫苗副作用頭痛又休息一天 ,下午接到媽來電,關切我打疫苗後的反應 ,真是開心。 晚上回復正常 ,還參與了幾次Clubhouse發言。 7/3 (六) 終於從疫苗副作用解放,回歸到自己的生活步調,畫了幾張圖,很有成就感。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irismuyu (@irismuyu) 7/4 (日) 好久沒有練鋼琴,今天突然會自彈自唱,解鎖了新技能。 [text-blocks id=”673″ slug=”onder-een-artikel”]
-
6/21-6/27 荷蘭生活週記
[text-blocks id=”684″ slug=”above-article”] 6/21 (一) 荷蘭vs.北馬其頓足球賽,馬其頓隊長賽中退役,蠻感動的。 6/22 (二) 日文課、車上喝咖啡、慶祝婆西生日。 6/23 (三) 研究line 貼圖。 6/24 (四) 貼圖創作不能用之前的作品縮小, 需要重新設計簡潔的版本 ,於是龜速設計新版本中。 6/25 (五) 懶人的一天。 6/26 (六) 收到新鍋。 6/27(日) 騎車到一家貌似雪梨歌劇院的餐廳喝咖啡。 疫苗第一劑打了50%人口, 開放室內室外用餐。 確診每天創新低 (本日600+),不過荷蘭的新低也不如台灣的高點 , 可是荷蘭就敢開放 , 真是樂天派 。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irismuyu (@irismuyu) [text-blocks id=”673″ slug=”onder-een-artikel”]
-
6/14 -6/20 荷蘭生活週記
[text-blocks id=”684″ slug=”above-article”] 6/14 (一) 騎車,爬沙。 6/15(二) 和木星諮詢耳石脫落。 6/16(三) 星期一去的裸攤不錯, 今日又重遊, 單車架臨時脫勾 ,緊急到店家修理 ,一波三折 ,還是抵達目地。 本來想森林區騎車就好 ,途中經過沙灘入口 ,不似前天要爬沙堆才能抵達 ,禁不住誘惑又進去踩踩水。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irismuyu (@irismuyu) 回程和婆西聊到 ,他很開心六月底就要解除口罩了, 因為進店家載口罩,他實在不能呼吸, 說病毒這麼小, 口罩根本沒用 ,保持社交距離就好了 。 荷蘭自疫情爆發,即採取社交距離 ,半年後執行口罩的用意是︰ 載口罩會讓人更有意識病毒的存在 ,進而帶動防疫意識, 其作用在心靈層面 ,並且從未承認口罩在科學層面有效 。 我觀察台灣五月中自疫情爆發的數字, 台灣一向走口罩路線, 看最近疫苗開打的老人群眾,及官員視察的照片 ,果然不太安全距離, 可是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皆比荷蘭少 ,可見口罩略勝安全距離。 後計: 荷蘭累計10000 死亡人數770 (2020/3/29)…
-
6/7-6/13 荷蘭生活週記
[text-blocks id=”684″ slug=”above-article”] 6/7 (一) 牙醫說我的牙套可以提早二~三個月完成。37歲高齡戴牙套也是可以很快見到成效,不用擔心成年人牙齒移動緩慢。 6/8 (二) 用apple loops編曲,利用罐頭素材創作,讓素材給我一番驚喜。 6/9 (三) 騎車到一間很女性主義的咖啡店。不知為何,就是有這種感覺。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irismuyu (@irismuyu) 6/10(四) 臉書分享預約到疫苗之心情。來自防疫天兵荷蘭的資訊 , 令台灣友人感到很受用 ,不管你是那一個層面被啟發 , 我都敬佩你們如此有悟性。 6/11(五) 6/12(六) 參與clubhouse ,有人問我會不會覺得台灣刁民很多,於是我總計台灣刁言論: 不打AZ(很好,把機會讓給更需要的人 ) 吵普蒒、快蒒( 時效24小時,每天插鼻孔才安心) 進口中國疫苗 ( 結果打AZ ,同住家屬也打了 ) 吵疫苗不夠( 吵架降低免疫力 ,目前疫苗不夠 ,保重 ) 和上海買BNT疫苗( 請先修法 ) 護航國產疫苗,不積極進口國外疫苗(怎麼就沒聽過英國、德國、美國人說政府炒股az、輝瑞、 莫德納 ) 有沒有想過 ,以上議題放到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成立,怎麼國外就不會有以上爭議呢?以下選項:…
-
5/31-6/6 荷蘭生活週記
[text-blocks id=”684″ slug=”above-article”] 5/31 (一) 昨天單車騎到屁股痛,今天一整天在家畫圖,修身養性。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irismuyu (@irismuyu) 6/1(二) 外食在台灣是防疫破口,但是荷蘭一向認為任何活動只要在室外,就是安全的。 不過荷蘭災情慘重,還是不要借鏡。 台灣的建築工人在外面吃便當,被說是防疫破口,可以的話,人家也想要在冷氣房內吃便當,誰想要在大太陽下吃便當! 大太陽根本吃不下,為了有體力硬吃便當,拜託有點同理心。 荷蘭人口1800萬,比台灣少五六百萬,一年多COVID 死了近18,000人。我就沒有過聽任何人說還要犧牲多少人命 。 是荷蘭人太樂天 ,還是台灣人太灑狗血? 6/2 (三) 最近聽余佩真的歌,我對她的印象是來自妹妹的畢業紀念冊(妹妹班上真是才人輩出啊),甜甜的笑容令人印象深刻。獲得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的感言 ,令人感動。 包辦詞曲創作,表演又有戲劇張力,經過多少積累與付出,才有這樣的才華? 激勵了我,重溫編曲軟體,沒關係,我有好幾輩子可以積累,總會有發光發熱的一世。 6/3(四) 日文老師聊到「職業倦怠」,嗯…我雖離開職場很久 ,但聽她說道半年來只休假五天 ,「職業倦怠」再正常不過。 回想十多年前,面對職場的不公不義,心裡再怎麼憋屈,偶爾哭泣崩潰 ,為了賺錢也不以為意 ,直到厄運接二連三。 哇哩咧,是不是咀咒別人會迴向到自己身上啊?最終,命運還是會敲醒麻木的靈魂。 也認識一些被診斷職業倦怠burnout的朋友們,一趁子的休養、諮商、自我探索後,重回職場,或找到新路線,大有人在。 從前有位前輩勉勵我 ,當我告訴她我被Fire了 ,她說未來有很多好事等著我,我並不相信。 如今,我己到這位前輩的年紀了,理解到:她說得是真的 。 我常想, 要是早早相信, 未來這麼多好事等著我 ,其實當初不用活著如此憋屈 ,可以掉頭走人。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5/24-5/30 荷蘭生活週記
[text-blocks id=”684″ slug=”above-article”] 5/24(一) 致敬群人的二次創作,每每觀看群人的影片,不愁沒靈感。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irismuyu (@irismuyu) 5/25(二) 臉書發文, 分享荷蘭一路走來的大風大浪, 有些朋友回應得到安心的力量。 「和別的國家比, 慶幸台灣死的不多 ,台灣安啦。 」這些話政府不方便說,我老百姓可以說。 我發現不只中國人, 連台灣人都喜歡說台灣太小了, 小又怎樣呢 ?人家荷蘭和台灣面積差不多,人口還比台灣少五六百萬, 農業、科技、民生用品產業皆世界領先,輸出「大 」國 ,其實是小國。 小不代表弱,因為小才需要動腦,優化每片面積。 小的先進 ,小的高級,小也可以很強勢。 我沒聽過荷蘭人說「荷蘭太小了 」,倒常聽到荷蘭是歐洲最擁擠的國家 ,潛台詞是嫌房子不夠大 ,只能住公寓 ,沒花園=沒生活品質的意思嗎? 和台灣比擁擠度 ,台灣絕對是遙遙領先 。 參照 2021人口密度一覽表 台灣17名, 荷蘭32名 。 台灣太小了,潛台詞是什麼呢? 台灣的強項是什麼呢? 5/26(三) 視訊日文課 ,老師說我的臉看起來很高,是高個子臉, 講的我心花怒放,人家才157cm。 5/27(四) 經痛+頭痛,耍廢一天。…
-
5/17-5/23 荷蘭生活週記
[text-blocks id=”684″ slug=”above-article”] 5/17 (一)法國片Lupin Netflix 看法國片Lupin比起昨天看的荷蘭片Ferry要流暢許多。 光是描述家庭創傷,一個個輕描淡寫,一個灑狗血。 和婆西分享以上心得,婆西也說荷蘭片以膚淺聞名。 輕描淡寫,劇情若安排的巧妙,後座力也是很強的。 過多情緒化的劇情,容易落為俗套。 5/18 (二)幫不到點上 和高雄的商媽媽聊天,81歲的她,視力愈來愈差。 雖然有社會福利,安排社工陪她買菜,做運動,總覺得幫不到點上。 真正的無助感是來自生活中,每個不便的瞬間:以前能做到的,現在做不到了。 自我價值漸漸消失,才是她最傷心的。 5/19 (三)幣圈血洗日 幣圈血洗日,跌30%,一起床就收到line 通知,本日重點為:我和婆西各自安撫剛入場的親友們,下午連鄰居都來敲門詢問。 無論啥投資,能吃能睡最重要,搞到心神不靈,最好不要碰。 5/20 (四)有效率的一天 日文課、Maicoin 解凍帳號、亞洲超市買菜,不到下午兩點,完成以上三件任務。 有效率的一天。 5/21 (五)畫圖 新開封了一本Moneskine 手帳, 200 gsm 磅數 ,可以畫水彩 。 剛好收到瑪琳設計,用來佈製手帳的貼紙,真巧。 5/22 (六)防疫新生活 和台灣好友瑪琳通話,瑪琳目前可以到分批到公司上班,所以不覺得生活有大變化,聽到她防疫新生活,適應良好,我也為她開心。 5/23 (日)森林小屋 拜訪卡崔阿姨的森林小屋。距離上次拜訪已經是一年前了。 卡崔聊到我們這一年的蛻變, 疫情下可以理所當然的不工作 ,也理解到她之前工作太多而導致焦慮 。 大不了在自己的花園種菜 ,自給自足,不愁沒東西吃。 透過不平靜的一年 ,我們都學到安心之道 。 [text-blocks id=”673″ slug=”onder-een-artikel”]
-
5/10-5/16 荷蘭生活週記
[text-blocks id=”684″ slug=”above-article”] 5/10(一) 整理週記上線。 5/11(二)觀音之愛 和妹聊了一個多小時,最近妹妹變得身心靈,正在看「觀音之愛」這本書,之前我也在YouTube看過有人討論這本書。 暫時在YouTube找到音檔,先聽為快。 [embedy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KxF9V7-VQI[/embedyt] 5/12(三)婆西打完疫苗 陪婆西打第二劑疫苗 ,他打完了。預計六月可輪到我。 接著上日文課, 聊到「一人で」和「自分で」的不同。 自分で, 有不靠外力, 歷盡千辛萬苦之意, 今後得小心使用自分で。 便和Elly老師分享網紅登山客,粟原史多的故事,Elly也覺得很符合「自分で」的程度。 5/13 (四)夢到阿嬤 夢到一間豪宅內,烤了四個瑪芬蛋糕,阿嬤剛好也在,她挑了最大的瑪芬吃。蠻溫馨的。 想著:應該要常聚聚啊。 驚覺阿嬤己不在人世,放聲大哭,但卻無聲的哭泣。 5/14 (五)萬華阿公店 萬華阿公店到處啪啪走,導致動疫情擴散,有聽到關閉特種行業是否雙標的討論。 猶記去年三月荷蘭第一波的封城:學校、非民生必需品的商店、餐飲業、理髮美容、健身房、特種行業⋯。 一網打盡,沒有雙標的疑慮。 5/16 (六)路越走越寬 上日文課,Elly老師說,自從收了我這個學生,本來快收掉的日文家教,蒸蒸日上,還開始教小朋友日文,路越走越寬。 Elly教學專業,品質有保證,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日文網路上課有興趣者,傳送門: Former journalist ✿ Elly✍🏻 也給了我一個靈感:我來做寫評價的工作,應該挺合適的。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irismuyu (@irismuyu) 5/17 (日)測試氣炸鍋 和婆西媽聚餐,順便測試氣炸鍋。…
-
5/3-5/9 荷蘭生活週記
[text-blocks id=”684″ slug=”above-article”] 5/3 (一) 日文聽力podcast 推薦 日文學習podcast 推薦 Sakura tip ,語速和文法適合初學者 ,主題也貼近生活。 佩服日本人,種種生活小事,都能衍生出一套日本的理論。 回想我在荷蘭遇到的日本朋友們, 她們都很清楚要如何介紹自己的文化, 透過折紙、書法 、抹茶 、納豆…活動,感覺她們很喜歡分享及推廣日本文化 ,令身為台灣人的我真是汗顏呢。 若外國人問我什麼是台灣文化, 我還真的支支吾吾 ,答不出來。 台灣的文化輸出,真是落後日本一大截, 是不是台灣教育不注重這方面呢? 未來到想到國外生活的人, 請儘早準備, 如何呈現自身文化的獨特之處? 抱持「這有什麼好講的」、「跟他講這麼多幹麻」之態度 ,不利提升台灣的國際形象。 5/4 (二) 日文課、午睡、婆西弟Robin拜訪,叫外送牛肋排招待。 5/5(三) 週記編輯完成,上線。 5/6(四)收到Youtube回覆 之前請Youtuber張堯關注牛騰宇一案, 今天張堯特別回復我,做好一輯己上線 ,內心真是感動。 堯堯分析道,牛騰宇是江澤民一派和習近平一派鬥爭下的犧牲品,不得不分享她精辟的觀點: [embedy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3nQBJeLddQ[/embedyt] 關於牛騰宇一案 🥀 習近平女兒個資被洩漏,當地警局因為無法捉國外網站的發表者,便找中國境內24位少年頂罪。 期間換了兩次代罪者, 一位是高官之子, 一位有賄賂,於是沒錢沒勢的牛騰宇成為完美的代罪者。(當然前兩位也不該被捉) 他今年2021才22歲,2019被抓的時候,20歲都不到的他,經歷慘無人道的逼供暴行。 和母親相依為命的他,13歲由於戶籍問題無法入學,綴學的他,自學寫程式,程度還可以到大學及企業教課。 原本牛騰宇走出自己的道路,但如今還是被捲入,被判14年之冤獄。 雖然這種事不會發生在台灣人身上 ,但我還是想透過文章,讓更多人知道 ,傳到有力人士的耳中,提高牛騰宇被救出的機率。 5/7 (五)Brave girls的丂-尢感創作 以木星+練舞夥伴Brave…
-
4/26-5/2 荷蘭生活週記
[text-blocks id=”684″ slug=”above-article”] 4/26(一)冰淇淋機測試 看了揭發麥當勞的冰淇淋常當機的影片,親自跑一趟驗證。 4/27 (二)國王節、游牧人生 第二次沒有群聚的國王節,到公園曬太陽。 晚上看奧斯卡最佳影片:游牧人生/ Nomadland,搞不好婆西看完就不向往露營車的生活,可是他看完還是挺向往的。 4/28(三)沒有情商的我,提升情商的契機 聽到有人呼籲年輕朋友們提高情商,關注對方的需求。 人生的道路走得順利,情商比技能更關鍵,這點我是同意的。 例如:進來會議間就為他拉椅子,追出去告訴他廁所在哪裡,種種貼心表現,讓人印象深刻。 出國前,我很少開發情商這方面的潛能,因為長輩或老闆對待我,就像隨時可取代的物品一樣。 所以我學到,等到我老了或有錢有勢,就可以對別人像物品一樣,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晚輩又沒錢沒勢,被欺負是合理的。 出國後,在荷蘭公司實習時,每位同事下樓取咖啡時,會問身邊人要不要咖啡?連上司也不例外。 無論男女老少、貧富地位,每個人都要關注每個人的需求。 這時的我,才開始鍛鍊情商的肌肉,因為感受到別人的體貼,自然會體貼別人。 把每個人都當人對待,體貼彼此的需求。隨時隨地繃緊神經,一刻都不能放鬆。 大家都這麼平等,真是有些麻煩哩。 不過,沒有這麼多的套路,才是健康正常的世界。 我想這是講究階級的社會,比較缺乏的身教,所以才需要下位者,單方面的學套路,討好上位者。 所謂情商,就是發自內心地「把人當人看」,如此基本而已。 你想要晚輩提高情商,不要叫他尊重你,請先尊重他。不要叫他體貼你,請先體貼他。 4/29 (四)牛騰宇拼貼創作 以牛騰宇為題材結合玫瑰少年的歌詞,做的拼貼創作。 每當看到性暴力和權力不對等的事件,心裡一直過不去。將這股怒氣化為創作的動力。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irismuyu (@irismuyu) 關於牛騰宇一案 🥀 習近平女兒個資被洩漏,當地警局因為無法捉國外網站的發表者,便找中國境內24位少年頂罪。 期間換了兩次代罪者, 一位有家中有背景, 一位有賄賂,於是牛騰宇成為完美的代罪者。(當然前兩位也不該被捉) 他今年2021才22歲,2019被抓的時候,20歲都不到。 和母親相依為命的他,13歲由於戶籍問題無法入學,綴學的他,自學寫程式,程度還可以到大學及企業教課。 原本牛騰宇走出自己的道路,但如今還是被捲入了。 即便原洩漏網站公開承認洩漏個資,說要捉人來美國抓,不要抓無辜的人,4/22二審依然維持原判,一想到牛騰宇將在獄中,渡過人生最黃金的14年,和他的媽媽 ,為之心碎 。 雖然這種事不會發生在台灣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