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Deep Work

[text-blocks id=”684″ slug=”above-article”]

書名:深度工作 Deep Work

作者:卡爾·紐波特 Cal Newport

副標題:麻省理工博士教你保持專注的深度工作法,讓你的忙碌真正轉化為生產能力!

江西人民出版社. Kindle Edition.

?適合服用者:對臉書IG又愛又恨之人、獨立工作者及手藝人。

✍?讀書心得:

原本加入臉書粉絲頁,追創作者的IG的動機是想每天在這些創作者的身濡目染下,也能激發自己的創作,但對我而言卻是反效果看別人畫得這麼好,只會令我自慚形穢。每每發文後更是患得患失情緒被臉書和IG左右自覺得可悲

自從嘗試深度工作在不用網路的情況下計時作畫一小時,一方面頭腦萌生好多創意取代了以前不時在Youtube搜尋想看的影片或想聽的音樂 ,另一方面訝異作畫不需要依賴太多的設備知道自己需要的不多,可以更不侷泥空間的創作是一種自由

如果說不用網路一小時讓我頭腦有空間思考下一個作品,那麼不用臉書和IG讓我有時間完成這些作品例如:整理好停滯不前的日本遊記和這篇讀書心得便是最好的證明

創作的活動比起關注留言和按讚更帶給我滿足感有心情畫圖寫文章做影片對我而言便是有福的一天

也許我就是適合一人悶著頭幹的手藝人與其觀看別人二手的生活我更喜歡身入其境創造自己一手的體驗

?節錄”說得好啊”金句:

從神經學角度來看,靠膚淺事務度過的一天很可能會是枯燥、令人沮喪的一天,即使抓住你注意力的膚淺事務看似無害甚至有趣。 

滑手機平板讓生活變得不無聊,但之後有無盡的空虛感。

偉大的創造性頭腦如藝術家般思考,卻如會計般工作。

不瞞你說,我大部份的時間都很像會計。

對於新手而言,每天一小時左右的高度專注工作似乎已經是極限了,而對於專家而言,時間可以長達4小時,但基本不能再長了。

分享這句是希望想嘗試深度工作的人別嚇到,先從每週一小時做起,享受到它的好處,再逐步增加時數。

這些服務斷斷續續地在不可預知的時間推送一些私人信息——使其有很高的致癮性,因此會嚴重妨害你按計劃行事和專注行動的能力。

快速的發文,分享留言按讚, 便宜行事的互動,容易令人上癮,不可不慎。

當你知道有超過200人自願聽你說話的時候,你就很容易相信自己在社交媒體上的活動是重要的。這是一種致癮性非常強的感覺!

警醒。

社交媒體大行其道的一個原因,就是它打破了努力創作有實際價值的作品和吸引到人們注意力之間的正相關關係。相反的,它用淺薄的集體主義式交換取代了永恆的資本主義交換:如果你注意我說了什麼,我就會注意你說了什麼,不管這話語有無價值。你“點贊”我更新的狀態,我也會“點贊”你的。這種潛規則給每個人帶來一種不需要努力就能獲得重要性的假象。作為一名內容創作者,悄悄地放棄使用這些服務可以幫助你檢測自己真實的地位。

當頭棒喝!看了這段話就買了這本書。

深度的生活並不是適合所有人。你需要為此付出艱苦的努力,從根本上改變你的習慣。對於很多人來說,快速地收發電子郵件和在社交媒體上發消息所帶來的繁忙假象會給他們帶來慰藉,深度的生活卻是要你擺脫這些東西。在你盡個人全力去創造一件美好的事物時,會有一種不安牽擾著你,因為這迫使你面對自己最好的成果(暫且)還沒有那麼好的可能。

能看到這裡,代表你很有深度。讓我們一起努力開發自己的潛能,活出自己的最佳版本吧!

✍?同場加映:

每一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倒圾垃方式。目前為止最方便的體驗是新加坡, 住在友人家,圾垃往牆的通道一扔即可, 所以她家沒有圾垃筒,觀察每各國家如何對待圾垃,頗令人玩味。

[text-blocks id=”673″ slug=”onder-een-artikel”]


Posted

in

by

Tags: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