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Iris Muyu
-
7/20-7/26 廚具生活週記
[text-blocks id=”684″ slug=”above-article”] 7/20 (一) 法國壓 磨豆、倒熱水、筷子攪拌 、靜候三分鐘後加熱豆奶、 打奶泡,對主人來說,是開啟一天的儀式。似乎要搭配一杯拿鐵 ,才能心甘情願辨正事。 她那些所謂的正事, 寫作、畫圖、練吉它…自己假裝的正事又稱「無事忙」。 品嘗我這杯拿鐵才是正事。 7/21 (二) 大同電鍋 煮米、 蒸包子、 今天出場率頗高 , 不免搶走其它小夥伴的風釆 , 主人特定從台灣把我接來, 顯示我不可取代的地位 。 事實上 , 主人也嘗試過不少荷蘭電鍋 ,然而荷蘭電鍋是為荷蘭人煮米的頻率設計, 承受台灣人的頻率 ,往往一個月內就陣亡 。 再說 ,主人還三不五時拿來燉雞湯 、 蒸蛋、 實驗一些有的沒有的 。 退貨時, 萬萬不可透露這些超出電鍋本份 ,在荷蘭人眼中「虐待電鍋 」、「無視電鍋權益」的行為。 厭倦了換貨退貨的流程 , 主人便鐵了心將我移居荷蘭, 這才是真相。 7/22 (三) 快煮壺 自覺出場率頗高的電鍋兄 , 未免太自我感覺良好 。 話說有空氣沒感覺 ,…
-
7/13-7/19 摳比生活週記
[text-blocks id=”684″ slug=”above-article”] 7/13 (一) 媽媽拍片一整天,爸爸上班,我自己待在家,皮膚發霉又被剃毛,下午南南叔叔和鬼兒阿姨來看我。嗚…終於有人來看我了,我好孤單喔。 牧雨阿姨︰想到摳比一隻待在家,好想哭喔,謝謝鬼兒和南南去看她。 7/14 (二) 爸比和我說 ,好好養病,等我好了再一起睡 。 我有什麼病?總之不能睡床上, 哭哭。 晚上媽咪幫我洗澡 ,我最喜歡邊洗澡邊喝洗澡水了, 洗完快樂的在家衝來衝去 ,然後啃吹風機 。 7/15 (三) 早上因為老爸忘記關房間的門 ,所以我立刻偷跑上來跟媽咪睡 ,不小心踩到她的肚子 ,媽咪很痛還是抱著我睡 。 牧雨阿姨︰知道爸比媽咪疼愛摳比我就放心了。我怕摳比寂寞。 7/16 (四) 爸比去高雄工作, 週日才會回來,媽咪昨天去趴體整晚沒回來, 廁所已經有三坨大便。 我本身有有潔癖 , 所以就大在外面 , 媽咪應該比較好收吧。事後證明媽咪很火大,我是一片好心耶。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各位, 我林摳比在這裡先發表不自殺申明, 如果明天沒看到我的貼文, 多燒一些骨頭🦴給我😂 #媽媽火大中 #我目前努力扭屁股 #來感化媽咪 A post shared by 摳比是隻豬 (@cobi_mybb) on Jul 16, 2020…
-
7/6-7/12 黑鬼兒生活週記
[text-blocks id=”684″ slug=”above-article”] 前言︰ 常有人問我,沒有上班那妳都在做什麼?現在叫自由工作者,其實我也很好奇,其它自由工作者都在做什麼? 於是這週邀請黑鬼兒︰演員也是Youtuber創作者, 讓大家體驗自由工作者不同的面向。 7/6 (一) 最近睡眠時間有點不健康,凌晨4-6點總是很清醒, 精神很好, 本來要10:30起床, 還是拖到13:30, 傻眼。 今天還在回味昨晚的舞蹈呈現拍攝, 因為我從第一堂課就覺得我辦不到, 因為真的很難, 但我沒有要放棄,我只是純粹覺得我會辦不到, 一堂比一堂上手, 最後也跳完, 不管好不好看, 我都替自己驕傲。 做完臉 ,覺得自己人生很美好 ,還去菜市場挑菜買菜, 吃點人氣美食, 我喜歡這樣的生活。 7/7 (二) 今天帶著董仔一起去胸部按摩, 我就是非常喜歡看著身邊的朋友一起越來越好, 解決自己不滿意的事情, 最近看到很喜歡的一句話 「所謂自律,就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 下午積極地跟董一起看完中醫後, 去內湖找一直沒約成的娃娃。 很開心她搬了新家 , 養了狗狗、 運動、改變很多習慣, 兩人亂聊一陣後, 晚上就想說不要打擾他跟喵喵。 我繼續前往彥婷家 (都在內湖一口氣把遠房好友看完), 10月底就要生的彥婷 , 依然像個孩子。她打了三次視訊給我, 我就知道她想我, 但水瓶座不會說 , 我直接出現比較快。 吃著火鍋一起追劇, 瞎聊不聊都可以, 看牠的毛寶貝, 也讓我很想我的咪咪寶貝。 但願大家的毛寶貝都健康快樂 ,…
-
我那跌跌撞撞的靈性旅程
[text-blocks id=”684″ slug=”above-article”] 版主前言 : 和當事人同是賽斯心法的同好, 知道她在靈性領域涉入很深, 見面必問:「又去參加哪些有的沒有的?快給我更新一下!」 聊得很嗨,甚至鼓勵當事人 :「請繼續跌跌撞撞吧, 這樣我才有素材可寫 」,真是好壞! 藉寫文章之名 ,滿足自己愛八卦的心理 ,說好的文章咧? 為了不失信於人,將我們閒聊的內容,當事人可歌可泣的經歷,整理出以下三部曲,也許我們能從他人經歷,看見自己。 接下以第一人稱敘述: Part 1 :「世界末日」協會 愛算命的我,經由朋友介紹而接觸這個協會,向我推薦這位會算八字的教主, 提及教主推廣世界末日一說時,突然喉嚨卡住,說不出話來。 看到朋友一提到世界末日就被震攝, 令我感到此法門的奧妙,於是進入這個主打「世界末日」的協會。 這裡倡導唸經、吃素、 喝加持過的青草茶,世界末日來臨 ,我們就會被赦免。 教主說每個人都是神, 所以每個人都有神通的功能,於是我們參與課程 ( 3600元/六堂 ) ,學習開啟神通功能。 詢問課程領導人:「我的神通功能是什麼?」 「妳的功能嘛… (想很久) , 一顆小鑼絲釘 。」 小鑼絲釘… 這也算一種神通功能嗎? 課程中感到耳鳴時, 我的同學可以感應到「神來了 」, 我卻沒有像同學般的敏感度及天份, 另一方面, 教主說的世界末日也一延再延…。 我並不是期待世界末日的實現,而是想確定自己相信的是對的, 然而教主一直破功 ,這才是令我離開協會的最後一根稻草。 Part 2 :顏色教派 參加顏色教派的活動,是經由認識的保險業務員帶我入場的, 這個教派有很多知名人士的背書, 早就感到好奇的我,有機會來看看環境,何樂不為? 中場休息 ,填寫資料時,沒有勾選入會選項,…
-
6/29-7/5 Patty生活週記
[text-blocks id=”684″ slug=”above-article”] 前言︰ 和Patty是經由臉書常有互動而認識, 同是旅荷台人 ,不同我與世隔絕, 她蠻入世的 ,於是邀請她分享她的一週, 讓大家體驗不同的生活面向。 6/29 (一) 收到告別的一天 一位同事準備離職換到園區的另一個品牌上班 + 我好不容易找到的日本設計師,因為老公工作調動要舉家搬回日本了。 在outlet園區內的人員遷徙稀鬆平常,畢竟各品牌給的福利有所不同,聽說別人家給多了,跳去也是人之常情,但同事大概是受夠了敝店客層的龍蛇雜處。 敝品牌主打休閒服在園區各大精品環伺之下,成了本區的Primark ( 版主︰ 可理解為台灣的Hang Ten ),千里迢迢開車進園區的人,大多不想空手而歸,也不逛買不起的牌子,敝品牌價格親切很好入手,所以不論病毒在不在,敝店總是門庭若市。 我討厭用能花錢的能力來歸類人,但很遺憾地,能花得起錢消費的人,較高比例舉止合宜且有禮,會尊重提供服務的人。 在商場是這樣,偶而帶到旅行團預約的導覽也有這種感覺,和團費上東省西省出的團交手,少不了要烏煙瘴氣理智斷線幾回。 日本太太是間接知道她在自家幫人剪頭髮,手藝好價格合理,我去過後也幫她介紹了好幾位客人。對我來說她也很特別,她和老公是周末夫妻,老公因為工作的緣故,前幾年開始到阿姆斯特丹上班,周末才回南部馬斯垂特/Maastricht享受家庭生活。平時她獨自照顧小孩,定期和其他日本太太相約喝咖啡,偶而剪幾個頭賺點外快。小孩每天早早就上床她就自己在家追劇,我是唯一可以跟上她的進度的人,所以很有話聊。但她要搬走了,之後誰來跟我討論日劇和幫我剪頭髮呢? 6/30 (二) 通勤人生 卡套被朋友讚嘆了一下,還說是亞洲特產,確實在這邊不常見,但在台灣到處都有賣。問我為什麼要特地把悠遊卡這樣裝起來,我說這樣掛脖子上,刷卡的時候一下就可以刷到了。朋友老公就說荷蘭人的話大概就是放皮夾裡,要刷的時候再翻找半天,順便耽誤一下別人的上下車時間。 版主︰原來我無意中會切換卡套文化。 7/1 (三) 收到家鄉寄來的包裹 ,瞬間變成口罩富人,還有一箱下落不明。 版主︰ 一直以為我是荷蘭口罩最多的人, 看來被超越了。看到兩項版主必帶回荷蘭的食品︰康寶濃湯、Poya的日式綜合米果。金針、香菇、海帶 ,這些乾貨荷蘭也買的到, 只是都同一個牌子 … 蠻樸實無華的。 7/2 (四) 今天服裝店讓更多客人進店,為了要讓迴轉率變高,直接把試衣間關閉,然後跟客人說在自己的衣服外面套上敝店的上衣試穿,但不知道客人怎麼理解的,直接脫上衣的好幾位,也有不少位脫下外褲試穿褲子的,我們的工作之一也是要去告知請不要這樣做。 版主︰嗯…下次知道逛Outlet要穿緊身褲。 本日把試衣間關閉的作法有達到預期業績 ,這樣我們應該不會在年底被outlet換到比較差的位置去。outlet跟百貨公司一樣 都是看業績調整櫃位的。 鳥事之一:在店門口發用酒精擦拭消毒過的入場小卡,被年輕女生說那個不知道有多少人拿過,很髒很噁心。店裡陳列的產品,哪一項不是很多人碰過? 那些都是直接工廠出貨,沒消毒就送來了。如果真的這麼擔心病毒為什麼非出門逛街不可呢? 版主︰雙標和理性思考是不相容的。 鳥事之二:我們店裡一個阿弟,對於昨天店裡有點失控的客人,到處竄無視安全距離,說他覺得很不舒服。 既然無法保持安全距離,店長要他戴口罩,他又不願意…
-
6/22-6/28 荷蘭生活週記
[text-blocks id=”684″ slug=”above-article”] 6/22 (一) 婆西生日,照慣例每年做千層麵為他慶祝,晚間婆西媽安排驚喜派隊,我也被蒙在鼓裡 ,一下子捲入一大家子, 說好的防疫呢? 婆西妹問我︰「台灣人也會像荷蘭人慶祝生日嗎? 」我還沒回答 ,婆西就說「台灣人慶祝神仙們的生日就夠了,他們( 台灣人 / 亞洲人 / 東方 … )喜歡集體主義,慶祝生日太個人主義 。 」 我倒沒想過什麼主義的事,只是我們家主張「長輩都沒有過生日, 其它人怎麼可以過生日! 」 若不小心碰到誰的生日, 便耳提面命「母難日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 生日變成一件羞恥的事, 出外不能張揚 (要禮物還是請客), 在家不能高調。 媽祖繞境時,怎麼沒有人探討媽祖的母難日? 我常覺得外國人心思單純, 他們只是不如我們雙重標準罷了。 不論如何,我和婆西很開心彼此出生在這個世上。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他的生日禮物:千層麵。 A post shared by irismuyu (@irismuyu) on Jun 25, 2020 at 9:34am PDT 6/23 (二) Photoshop做出拼貼的效果…
-
6/15-6/21 荷蘭生活週記
[text-blocks id=”684″ slug=”above-article”] 6/15 (一) 一張小畫以€65售出, 這張畫平時出現在婆西的頻道當背景, 碰到有緣人想收藏, 此人也接受婆西開的價 ,我歡喜的打包寄出,喜歡這種簡單粗暴的交易方式。 6/16 (二) IG 發文接受訂製畫 , 馬上有人回應, 不過我太久沒接訂製畫, 一開價就獅子大開口 , 把對方嚇跑了 , 沒關係 , 現階段可以一直試錯。 6/17 (三) 閱讀「項塔蘭 」, 主角發現他洗澡的水, 是由工人們每天一桶一桶搬上水塔, 便決定不洗澡 , 他的導遊告訴他:「 你不但要洗, 還要一天洗三四次, 工人們才有工作, 他們賺到錢還可以展示他們的男子氣慨, 看!多少女孩子在看著他們。」 有時我會為那些付出比我多的人, 他們得到的東西卻沒有我多而有種無力感, 搞不好他們的快樂和成就感都比我多好幾倍, 實在不用把人想得那麼慘。 6/18 (四) 接到一個訂製畫的詢問, 這次對方開價€100的預算, 若他接受小幅的畫作, 也是可行的 , 可惜時間緊迫, 便草草做罷。 收到一位記者來信 ,想分享我的故事到她的部落格, 我請她寄問題過來, 我一一回覆,…
-
6/8-6/14 荷蘭生活週記
[text-blocks id=”684″ slug=”above-article”] 6/8 (一) 2020第一次騎車,其實兩年沒騎了, 全新體驗風吹彿過雷射後 ,沒有眼鏡阻擋的眼睛, 頓時法喜充滿。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First ride in 2020. #荷蘭生活週記 A post shared by irismuyu (@irismuyu) on Jun 13, 2020 at 5:03am PDT 陪婆西看醫生, 整個下午都在醫院渡過, 醫生分享疫情下大家改成不握手, 以往握手時會報上自己的名字 ,現在不握手就不知道對方的名字, 問我台灣人是怎麼知道彼此的名字? 我想就算台灣人握手的話, 也沒有報上名字的習慣。 「名片 」我說,( 這時裝日本人幹啥 ) 這回答不全面, 事實上我沒注意過台灣人到底是如何知道彼此的名字。 有名的人自然會知道ta的名字 ,沒有名的就看自己想不想知道吧。 且大部份人不介意被叫做帥哥美女。 不管是荷蘭或台灣, 一場聚會下來, 不知道某些人的名字是常有的事。 6/9 (二)…
-
6/1-6/7 荷蘭生活週記
[text-blocks id=”684″ slug=”above-article”] 6/1 (一) 看到馬雲和伊隆馬斯克多年前的訪談, 這場對話不但沒有激發彼此的火花, 還把彼此最不堪的一面表露無遺, 「他們兩人實在不能放在一起」 婆西說, 我覺得婆西和任何人都能有火花 , 有良好的化學反應, 便問:「馬雲該怎麼做比較好呢?」 因為整場都是馬雲在講, 伊隆馬斯克只有回應的份, 婆西:「 馬雲比較可惜的就是缺少好奇心。 」 這種「好奇心 」和探人隱私的「好奇心 」有明顯的不同。 試想: 對某人的特質、經歷、 作品 、動機…一點都不感到好奇, 在不知對方是何種角色下的情況下發表高見…, 等著被看笑話吧。 我很少對別人感到好奇, 至少做到在人前不發表高見吧。 將高見寫在日記, 避開被看笑話的風險, 也不愁沒題材, 一舉兩得。 在這個什麼都可以搜尋的時代, 好奇顯得做作, 故意賣萌。 如何不著痕跡的好奇? 有深度的好奇? 好奇的門檻愈來愈高了, 真傷腦筋。 6/2 (二) 河邊晚餐, 婆西媽外帶了一桌跨界料理, 80天以來, 第一次和家人會面, 值得慶祝。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fter self…
-
5/25-5/31 荷蘭生活週記
[text-blocks id=”684″ slug=”above-article”] 5/25 (一) 牙套第六日,吃漢堡也無困難, 是我適應太好還是牙套不夠力?期待下次調整。 5/26 (二) 上傳自製三花貼紙的IG Story, 媽就問我賣得怎麼樣? 我有說要賣嗎🤔? 美娟有很多變現的主意, 例如: 她看到荷蘭很多羊就叫我賣羊肉爐, 洗個碗就叫我當洗碗工, 最近叫我賣口罩套…, 但我覺得什麼技能都要賣錢的壓力好大, 我對賺錢有盲點, 默默的領錢、存錢、花錢, 知足常樂不好嗎? 是否該歹到機會來賺一筆? 擴大自己的舒適圈, 免得舒適圈愈來愈小。 5/27 (三) 和商媽媽聊天, 聽了她有驚無險的針炙歷險記, 高雄駐村時期遇見的人們有一些新發展, 很為他們高興。 和她聊天有種補償我和阿嬤生前沒有好好聊過天的遺憾, 這就是我三不五時找她聊天的原因。 5/28 (四) 同住荷蘭的臉友推薦歷史小說「福爾摩沙之王」, 有關鄭成功的生平及荷治台灣時期的故事, 由於中文尚未發行 ( 快發行了 ), 先介紹荷文版給婆西讀, 他讀得津津有味, 每天和我分享進度, 我也對鄭成功生在明未清初感到惋惜, 把台灣當成反清復明的基地, 台灣「明鄭」時期的由來, 一百多年後國民黨的輪迴。 我和婆西皆是荷蘭東印度公司VOC殖名時期的產物, 婆西有直接的因素, 我就蠻間接的, 如今同在荷蘭安居樂活, 享受荷蘭人的福利, 冥冥中也是一種反攻的型式, 可見輪迴是真的。…


